地铁消防设计的研究与探讨
时间:2017-11-07 08:34:12 来源:未知
随着火灾发生的越来越频繁,人们越来越重视消防。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构筑物和具有新功能的建筑物,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消防的设计受到了史无前例的挑战。火灾一旦发生,就会给人们的生命和安全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消防的设计主要考虑人们的生命的安全,而对经济的因素考虑的较少。
1 地铁火灾的特点
与地面建筑相比,地铁火灾有如下特点:
1. 1 氧气含量低,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含量较高地铁火灾发生时,由于隧道的相对封闭性,大量的新鲜空气难以迅速补充,致使空气中氧气含量急剧下降。
1. 2 含烟量大,能见度低
地铁列车的车座、顶棚及其他装饰材料大多是可燃性材料,地铁发生火灾时,由于燃烧不充分,导致一氧化碳等有毒有烟气体大量产生,不仅降低了地铁内的可见度,同时加大了疏散人群窒息的可能
性。
1. 3 排烟排热差
由于地铁通常位于地下,热交换十分困难。发生火灾时不能像地面建筑那样有80 %的烟可以通过破碎的窗户扩散到大气中,而是聚集在建筑物内,无法扩散,易使温度骤升,较早地出现“爆燃”;烟气
形成的高温气流会对人体产生巨大的影响。
1. 4 火情探测和扑救困难
地铁发生火灾时究竟在哪个部位,则无法直观火场,需要详细查询和研究地下工程图,分析可能发生火灾的部位和可能出现的情况,才能做出灭火方案。同时,由于地铁的出入口有限,而且出入口又经常是火灾时的冒烟口,消防人员不易接近着火点,扑救工作难以展开。再加上地下工程对通讯设施的干扰较大,扑救人员与地面指挥人员通讯联络困难,亦为消防扑救工作增加了障碍。
1. 5 人员疏散困难
首先,地铁完全靠人工照明,致使正常电源照明就比地面建筑自然采光差,加之火灾时正常电源被切断,人的视觉完全靠事故照明和疏散标志指示灯保证。此时如果再没有事故照明,隧道、站台内将是一片漆黑,人员根本无法逃离火场。再加上浓烟,使人员疏散极为困难。火场中产生的一些刺激性气体也会使人睁不开眼睛,看不清逃离路线。其次,地铁发生火灾时只能通过站台出口逃。地面建筑内发生火灾时人员的逃生方向与烟气的自然扩散方向相反,人往下逃离就可以脱离烟气的危害。而在地铁里发生火灾时,人只有往上逃到地面上才算是安全的,而人员的逃生方向与烟气的自然扩散方向一致,烟的扩散速度一般比人的行动快,所以人员疏散很困难。
2 地铁设计中消防要点探讨
2. 1 地铁消防系统得选择
目前灭火的机理主要有冷却灭火、窒息灭火、隔离灭火和化学抑制灭火。因为设计的地铁的地下停车站,公共场所,灭火不是属于隔离灭火的范畴。而窒息灭火可能会扼杀人类的生命,故不可取。因此,根据地铁的条件只能选择冷却灭火和化学抑制灭火的系统。目前,采用化学抑制灭火原理的系统主要是干粉灭火系统。但是干粉不具有冷却作用,容易发生复燃,不能扑救深度阴燃物质的火灾,且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
故在地铁中选择水灭火系统目前来说是最好的。
2. 2 消防系统的设置
2. 2. 1 消防给水系统的设置
根据规范,只需要设置消防给水系统,即设置消火栓系统,且消防给水可以和生活给水系统合并。
从经济性上来考虑,这种设置比较经济,且安全可靠。单独设立独立的消防给水系统,应该是较安全的考虑。
2. 2. 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置
根据国外地铁的经验,在车站公共区一般不安设自动喷淋系统,以免地滑而影响疏散速度,但可考虑在车站公共区的两头一定范围内设置自动喷淋系统,因为这些区域往往是零售点、书报摊等易燃物集中所在地,而在中间的人行密集区域,可不设置自动喷淋系统,仅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即可。
公共区设置自动喷淋系统,虽然造成地滑影响疏散速度,但根据地铁发生火灾的现场记录,大多数人往往是被烟气熏死。例如在韩国大邱地铁事故里,出现126 人死亡、146 人受伤、318 人失踪这一惨重结局,却是人们所没有预料到的。因为从事故现场站台到地铁地面出口处步行只需要两分钟,显然在地铁火灾中,疏散并不是最关键的要解决的问题。
如果火灾发生在公共区,例如车体着火,自动喷水喷淋系统喷出的水,可以起到冷却的作用,稀释烟雾及有毒气体的浓度,同时,浇醒人们的逃生意识,消除人们的恐怖心理。使人们更容易逃生。因而,在公共区设置自动喷淋系统应该是利大于弊,对保障人类的生命和按全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2. 2. 3 干粉灭火器的配置
从系统选择上,干粉灭火系统不适合地铁灭火,但在地铁中应配置足够的干粉灭火器。对于火灾初期,它的灭火速度比较快,且可以扑救可燃气体、可燃液体和电器设备火灾,且不受电源和水压的限制,使用比较方便。
3 总结
地铁设计中最关键核心的部分时消防设计,因而大力提高消防的智能化,自动报警和探测系统得设计是我们将来在设计中需要重点研究的关键。地铁的设计关键是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在灭火的过程中,有害气体对人们有窒息的作用,许多的人不是被烧死,而是被窒息而死,因此,在消防设计中,怎样在灭火的同时,通入新鲜的气体,以保证人们不被有毒气体窒息而死将是我们今后重点研究的课题。